走访小岗村

发布时间:2010-11-18浏览次数:24

 
  2007年4月15日,理学院数学系党总支组织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党员和部分教职工前往我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凤阳县小岗村进行参观学习,本次活动作为研究生支部的一次组织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同志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认识以及汲取小岗村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
  走进纪念馆,厅门展台中央一块署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铜匾让我们备觉亲切。我校于2007年3月在该村建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国内已有十多所高校在小岗村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实习基地。
  在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讲述了小岗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30年前由小岗村18户农民实行包干到户率先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章,而小岗村也被永远的载入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史册。我们了解到历史上小岗村经历了抉择、关爱和追梦三步曲。通过一幅幅凝结着浓厚历史气息的图片和展品,让我们回顾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艰辛历程和改革开发后突飞猛进的巨大变化。
  在馆的后中央矗立着群体浮雕,他们就是,在1978年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胆识、在合同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率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的“大包干”,从而揭开了中国农村翻天覆地改革序幕的18位农民。同学们都绕有兴趣地在群体浮雕前留影。
 
  
 
  我们坚信学校在这片热土上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然有着厚重的历史意义和鲜明的现实意义,对改革开放以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更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小岗村精神集中体现在创新和进取,正与我校坚持“我创新,故我在”的理念相融。学校旨在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校地之间的合作,势必进一步完善教育基地的各项功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中午县长助理李华俊博士和我们座谈,李华俊98年就读北京大学数学系,现为北大经济管理学博士,她挂职到凤阳县兼县长助理分管大学生创业工作,她介绍了到凤阳县大学生就业理念和创业历程,讲述了大学生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的实例。目前,凤阳县的大学生创业基地走在国内创业基地前列。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党员同志们对十六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并对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加速发展和党的坚强领导进一步增强了自豪感和荣誉感。我们深信有着爱国与创新两大主题的驱动以及凤阳人民的这种求实与勤劳的精神,小岗村、凤阳县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这也将激励着我们党员不断解放思想,求实创新,谱写人生的美好篇章。
  本次活动还要感谢凤阳县委办公室的支持,张信奎秘书陪同我们参观,为我们行程提供了很多便利。
 
                                              ( 理学院数学系党总支  供稿 )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