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丽娟 杨孝青
摘要:受研究生扩招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研究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面对困难的研究生就业形势,中科大社科党总支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加强就业政策和信息服务,注重发挥导师培育作用,注重实际就业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入手,为研究生就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研究生就业 就业指导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表1可见, 研究生招生人数、在校人数、毕业生数的平均增长率都保持在20%以上,研究数据还表明,研究生全国平均供需比约为: 2000年1:4;2001年1: 2. 5 ;2002年1: 2. 6;2003年第二季度1:1. 4;2004年第二季度仅为1. 5: 1,即一个职位平均有1. 5个人竞争。[1]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我国实体经济明显受到影响,研究生就业形势也比往年更为严峻。
表1 2001-2007年我国研究生基本人数统计表[2]
|
年 份 |
招生数 |
增长率% |
在学人数 |
增长率% |
毕业生数 |
增长率 |
就业率 |
|
2001 |
165197 |
28.57 |
393256 |
30.55 |
67809 |
15.39 |
93.8 |
|
2002 |
202611 |
22.65 |
500980 |
27.39 |
80841 |
19.22 |
92.2 |
|
2003 |
268925 |
32.73 |
651260 |
29.99 |
111091 |
37.42 |
93.0 |
|
2004 |
326286 |
21.33 |
819896 |
25.89 |
150777 |
35.72 |
93.0 |
|
2005 |
364831 |
11.81 |
978610 |
19.36 |
189728 |
25.83 |
91.9 |
|
2006 |
397900 |
9.07 |
1104700 |
12.88 |
255902 |
34.88 |
|
|
2007 |
418600 |
5.20 |
119.50 |
8.17 |
311800 |
21.84 |
|
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对研究生就业的负面影响,中科大社科党总支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以思想教育促观念转变,以实践锻炼促能力提升,把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需求相结合,把研究生学科研究水平的培养与实际就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加强就业指导,注重发挥学校、社会、导师、班主任、校友、同学等作用,统筹兼顾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方方面面,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加强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个人的事业能否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如个人素质、机遇和环境等,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不一定能保证所有毕业研究生都找到理想的工作,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事业就很难成功。社科09届毕业研究生与往届有些不同,有很多毕业生是在工作多年后考研的,年龄相对偏大,这就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因此,从06级研究生入学开始,我们就把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引导研究生转变就业观念。目前大学生、研究生就业方面既有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过程所带来的结构性问题,同时,研究生就业观念陈旧,自我定位不准,择业取向片面也是重要问题之一。比如,他们往往热衷于在发达地区、大城市就业,在好单位、热门岗位供职,从而造成一些地区、一些单位毕业生不愿去,要不到毕业生,“有业不就”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因此,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是当务之急,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我们高度重视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除了导师的悉心教育,言传身教,还积极发挥班级党团组织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就业指导中的先导作用。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基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坚持 “发展是第一要义” [3],把发展的理念引入就业观教育,教育同学们先就业后择业, 树立灵活就业、竞争就业、多样就业的观念,不等不靠,在工作中锻炼成长,谋求更大发展;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崇高的历史使命,积极参加到偏远地区、基层、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积极开展自主创业,引导同学们站在将自己个人的发展成才与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相结合的高度,去对待就业和择业。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引导、缓解同学们的就业心理压力,增强就业信心,达到思想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目的。
二是建立常态指导机制,把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研究生教学研等各项活动之中。从入学开始,我们就以创建“先进班集体”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思想教育、活动指导和学习交流三个平台,引领同学们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争做优秀研究生,迎接就业的新挑战。我们立足于服务每一位同学,把职业生涯规划与业务教学、主题团日、主题党日及班级其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各种集体活动,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把社会需求作为自己专业学习和拓展教育的立足点,把研究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使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更好地服务和服从于社会需求。经过踏实有效的努力,班级就业工作取得了实效,社会科学2006级硕士博士班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2009学年度“先进毕业班集体”光荣称号。
三是认清就业形势,引导研究生职业规划定位合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相对减少。20世纪90年代平均就业弹性为0.1左右( 即国民经济每增加1个百分点, 就业增加0.1个百分点) , 全国每年实际净增加的就业岗位平均只有700万个左右, 不到20世纪80年代的1/3。劳动力供给总量大于需求, 100名求职者只有75个就业岗位, 而且提供的这些岗位中有相当的比例离高校毕业生的期望差距很大, 换言之,研究生认可的就业岗位更少。[4] 对科大社科研究生而言,以前的毕业去向主要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政府机关。目前,由于这些单位人才已经相对饱和,竞争力加大,用人标准相对较为苛刻,特别是对年龄的严格限制,因此,鼓励社科09届毕业研究生择业多样化成为职业规划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今年研究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除了积极为研究生提供就业信息以外,还帮助毕业生根据自身情况不同,分析就业形势,加以分类指导。想要到高校工作的同学,建议其着力提高科研能力和加强教学实践;有企业工作实践的同学,建议其增强企业管理理论的学习,增强到企业工作的本领;社会工作能力较强的同学,建议其积极参加选调生的选拔;年龄大的同学一般已经成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建议其主要在家庭附近找工作;年龄小的同学,家庭和经济方面的负担较轻,建议其扩大就业区域或继续深造;同时,还鼓励同学们到到基层去,或不等不靠自己创业。目前,社科06届毕业研究生有的继续读博,有的考取了国家公务员,有的进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有的与企业签了约,还有的自己在创业。较满意的就业去向使同学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二、加强对研究生的就业政策和信息指导,引导研究生拓展视野把握机会
目前,就业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有用性,受到很大挑战。就业信息指导就是通过多渠道收集社会用人需求,通过整理、归纳、分析,去伪存真,预测就业动态,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及时将信息传递学生,帮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正确选择就业单位。就业信息指导是毕业研究生择业最重要的依靠,这项工作可以帮助毕业研究生准确及时了解单位用人需求,避免被许多虚假信息所迷惑,浪费了宝贵时间和精力。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的学生总计达610万,加上去年未就业的100万大学生,总计就业大学生在700万以上,就业格局上供求严重失衡,研究生就业也面临严峻挑战。中科大社科党总支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密切配合,积极加强对06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的政策指导和信息指导。一是在班内建立了以QQ和Email为载体的班级就业信息平台,依托校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信息网和政府、社会人才中心信息网等,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加以分析整理,去繁就简,有针对性地及时向同学们发布有关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为研究生就业拓展了视野。二是积极组织毕业研究生参加校内外的招聘会、企业宣讲会,使同学们能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沟通,为研究生就业寻求更多的机会。三是积极配合用人单位选拔优秀毕业研究生,社科党总支、学部与班主任高度重视用人单位对拟录用学生的考察和面试,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为用人单位提供各种关于考察和面试方面的信息和资料,让用人单位更加全面真实的了解情况,为毕业研究生顺利被录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帮助。正是通过这些卓有成效的就业信息和政策的指导,社科09届毕业研究生因此获得了许多很好的就业机会。
三、注重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以高质量毕业生源促进就业
研究生工作找的好坏跟其培养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加强对研究生培养,提高研究生质量是帮助研究生就业的重要一环,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好坏跟导师有着直接关系。近些年来,研究生扩招后,整体培养质量有所下滑,而作为一流研究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教育新机制,校研究生院在总结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学校《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2009版)》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指南与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在研究生的培养上,注重发挥学院(学科点)的主体作用和导师的主导作用。社会科学对研究生的培养严格按照校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进行,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上的主导作用,一是在导师的影响指导下,加强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研究生能否进行创新性学习并取得相应的成果,除了取决于其自身的良好素质,导师悉心指导,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很重要。二是在导师的教育引导下,加强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学校指定的期刊上至少发表一篇与毕业论文相关的论文,对于科研能力突出研究生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学生积极申报研究课题等,这些举措都对社科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导师们的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和把关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更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学校和导师的精心培养,社科06级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获得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这为研究生顺利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此外,导师还有着较为广泛的社会资源,导师也最了解最关心自己的学生,因此,充分发挥导师推荐作用,已成为我们促进研究生就业的有效手段之一。
四、注重研究生实际就业能力的培养,以较高的综合素质应对就业
在注重培养提升研究生业务能力的同时,针对就业形势的需要,我们把研究生实际就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推进就业的有效手段。一是加强对研究生面试技巧的指导。毕业研究生要想在求职的过程中取得成功,除自身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外,面试技巧在就业过程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过程中,都需要在较短的时问内了解对方,对于求职的毕业研究生而言,如果不能掌握必要的面试技巧,就有可能错失良机。因此,我们积极鼓励同学参加学校举办的就业指导报告会,邀请往年毕业的研究生给本届毕业的学生做就业指导,要求已经找到工作的同学积极为暂未找到工作的同学提供就业信息和面试技巧指导,让研究生学会推销自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现在大多用人单位都要求应聘人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毕业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是影响研究生就业的难题之一。研究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工作经验、缺乏对社会的了解成为困扰研究生就业的主要问题,因此,提高在校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新课题。06级社科研究生在完成规定的学分和导师布置的任务之余,很多同学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到高校讲课,由学校团委推荐去政府、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各种社团组织等方式使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幅度得到提高,这些实践经验在同学们应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