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学校在水上报告厅隆重召开2012年度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暨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培训会。校党委书记、政研会会长许武,校领导、政研会副会长鹿明、叶向东、赵永飞,省委教育工委思政处处长张庚家出席会议,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负责人,党委各部门负责人,机关有关部处负责人,全校党支部书记及论文作者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和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学习贯彻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果,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推进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工作。
许武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高校思政工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向文化强国迈进的号角;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不断改进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
许武强调,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一步加强思政工作,让思政工作更贴近校园、贴近师生、贴近工作、学习和生活,是我们面临的主要课题。我们必须以文化建设为抓手,拓宽思政工作的视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丰富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内涵;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为目标,探索思政工作的新途径、新模式;以工作研讨为手段,全面提高思政工作科学化水平。
许武希望各级党组织和党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将研讨会研究成果很好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在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在育人、管理、服务等全过程进行积极有益的改革探索,不断提高思政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把思政工作放在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开阔视野,紧紧围绕“育人科大”、“人文科大”、“创新科大”、“开放科大”四个主题,加强以弘扬大学精神、践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建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改革创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务求实效,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努力推进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张庚家在致辞中说,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但它就在我们身边,并非是虚无缥缈、空对空的太虚幻境,只要我们用心发现,善抓重点,用心呵护,总会有意想不到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在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培训环节,赵永飞介绍了新《条例》的主要架构和学习要点、《条例》修订的目的、意义、原则,以及新《条例》的主要构架,着重阐述了学习贯彻《条例》要重点把握的七个问题。他表示,本年度学校将通过健全党支部工作制度、科学合理设置党支部、选好配强支部书记等工作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完善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发挥党校培训龙头作用、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积极发展“双高”人员入党、探索国外学生党建工作机制等举措,加强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会上,党委学工部部长董雨、党委宣传部部长蒋家平、微尺度国家实验室学工负责人石磊、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党委书记葛学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分党委书记潘正祥、工程科学学院赵凯先后就《90后大学生幸福观的调查与思考——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本年度宣传思想工作》、《国家实验室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在日常活动中》、《文化即“人文教化”——人文学院关于“文化”的思考与践行》、《弘扬先辈精神 培育科技新人——工程科学学院纪念钱学深百年诞辰活动》进行了专题发言和交流。
分组讨论期间,与会代表紧紧围绕科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就业创业、管理创新与绩效改革、如何提升科大文化国际影响力、基层组织建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向大会进行了汇报交流。
本次会议共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论文75篇,经专家匿名评审并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理事会批准,《文化何谓 创新何为》等5篇研究成果获一等奖,《中国科大团学工作中新媒体应用情况调研报告》等9篇研究成果获二等奖,《试论国家实验室建设的“科技创新和创新文化”双轨战略》等16篇研究成果获三等奖,《高校统战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探析》等34篇研究成果获鼓励奖。许武、鹿明、叶向东、赵永飞为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本次会议期间还召开了政研会理事会会议,讨论修订了政研会章程,调整充实了理事会成员。龚流柱、尹民、聂磊、杨正、李晓纲、汪忠诚、何淳宽、褚家如、杨定武、蒋一、罗喜胜、傅尧、周建新增补为政研会理事。

鹿明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本次研讨会得到了各级基层组织的大力支持,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收到的论文是历次研讨会最多的,论文质量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彰显科大师生对科大文化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的无比信心。她希望各级基层组织和思政工作者,能抓住机遇,结合实际,勤于思考,树立良好学风,创新方式方法,激发广大师生的主动参与性,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推进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