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全体师生党员齐聚环境资源楼一楼报告厅,聆听了一场生动精彩的党课。作为人文学院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部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次党课主题为: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课程由安徽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梅芳主讲,由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屠兢主持。
课程伊始,吴梅芳教授便指出,党课学习对于党组织、党员而言,并非可有可无的集体活动,而是《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全体党员的要求之一,是作为一名党员的义务,因而每位党员都应积极主动参加,认真学习,提升自身理论知识水平。
接着,吴梅芳教授从“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的基本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基本要求”、“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四个方面,详细地讲述了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的内容、成果以及对党员干部和基层党员的影响。
在第一部分,吴梅芳教授强调了十八届六中全会重大意义的三点内容,即:完善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书写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篇章、明确了党的领导集体的新核心,并分别做了阐述。首先,十八届六中全会所强调的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内容是“四个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内涵,即: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最后,全会提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概念,更加明确了党的领导核心。
紧接着,吴梅芳教授向全体师生党员讲授了《新准则》的具体内容,并与原来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相比较,重点强调了《新准则》形成的必要性及主要特点。吴教授指出,相较于《准则》而言,《新准则》表现出如下三个特点:坚持问题导向、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抓住关键少数,突出高级干部。《新准则》准确把握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总方针、重点和关键以及具体路径。吴教授强调,《新准则》明确指出: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保证;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而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为严明纪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即为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监督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
随后,吴教授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内容作了解读。吴教授从《条例》的主要特点、亮点及需明确的问题三个方面,对《条例》做了详细阐述。首先,《条例》健全了党内监督体系,即: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其次,《条例》明确了监督的具体内容和主体责任。再次,《条例》强调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专门设有对中央组织进行监督的条款。最后,《条例》明确了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吴教授强调,《条例》所规定的党内监督并非是对党员干部的处罚,而是通过加强监督进行的保护。
最后,吴教授在“如何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这一问题上,强调了增强“四个意识”的内容,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并且,她指出,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重要任务之一为: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树立核心意识。
吴教授的课程内容丰富,资料充实,逻辑严谨,生动活泼。在讲述过程中,她多次以党史中的真实事件为例,与所讲述的内容相结合,深入浅出,许多复杂的问题变得明白易懂。吴教授对党的历史上的大小事件、人物典故信手拈来,体现了一位党建学者渊博的学识,令在座的师生党员们受益匪浅。课程结束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通过此次集体党课,我院师生党员进一步学习了十八届六中全会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明确了全会对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的要求。同时,通过开展集体党课活动,我院师生党员加深了对党章党纪的理解,提高了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四个意识”,促进学院党建工作的更好发展。